您现在的位置: 葡萄柚_葡萄柚食品_葡萄柚营养 > 葡萄柚挑选 > 葡萄柚挑选 > 正文 > 正文

镇江中考一模语文数学试卷答案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23 18:41:10
苏孜阿甫片价格 http://pf.39.net/bdfyy/zjft/150517/4624713.html
镇江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年九年级网上阅卷答题卡模拟训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共22题,全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答案必须写在各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2分)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fǔ(▲)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màn(▲)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摘自阿城《溜索》)

juān俯mò漫

2.默写。(8分)

①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②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⑤,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

⑦,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①白露为霜

②江春入旧年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家书抵万金

⑤山回路转不见君

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⑦野芳发而幽香

⑧不义而富且贵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C)(2分)

A.虎妞难产死后,小福子是祥子再娶的理想的人,但祥子负不起养着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于是当时离开了小福子。

B.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但是范爱农表示反对,因为此事鲁迅觉得他简直不是人。

C.升为管家的简·爱睡梦中被桑非尔德毛骨悚然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火了,简·爱叫醒他并让他自己扑灭了火。

D.宋江前两次攻打祝家庄都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攻打时采纳了吴用的多条计策,并安排孙立做卧底,里应外合最终破了祝家庄。

(2)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填空。(1分)

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王令擒来,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唐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选段中“送袈裟的和尚”是由观音菩萨或观世音或观音(只写“菩萨”不得分)变化而来。(填具体人物)

(3)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3分)

潘三同他回家,拿二百两银子以为笔资。潘三道:“二相公,你如今将了这一注横财,不要花费了,做些正经事。”A道:“甚么正经事?”潘三道:“你现今服也满了......我有一个朋友,姓郑,在抚院大人衙门里。这郑老爹是个患厚不过的人,父子都当衙门......”

①A的名字是什么?(1分))匡超人

②“这一注横财”是怎么得来的?“正经事”指的是什么事?(2分)做枪手代考,娶亲

4.下面是同学在“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整理的资料,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①当前,快递行业的过度包装日益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②过度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快递到了消费者手中,包装材料绝大部分都会垃圾。③特别是胶带、塑料泡沫这一类难降解、难处理的垃圾,不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还增加了垃圾处理环节的工作量。④因此,政府把快递行业过度包装问题开展治理整顿作为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1)第①处成分赘余,应把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后添加。

(3)第③包处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4)第④处结构混乱,可在后添加。

(1)应把“日益”或“渐渐”删去

(2)应在“都会”后添加“变成”或“成为”(意思对即可)

(3)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与“增加了垃圾处理环节的工作量”互换位置

(4)可在“把”后添加“对”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接触以智能设备为载体的数字阅读。根据课题组的调查,64.45%的被调查学生拥有个人专属智能电子产品。

相较于传统读物,电子读物具有速度快、渠道多、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容易造成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习惯的养成。面对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信息,青少年如果不能及时有效鉴别,很可能会受到不良内容的干扰。(摘自年3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新兴阅读方式的出现和盛行,引起了多方热议。

作家刘多慈说,由纸质阅读向数字化阅读的转变,有点类似从竹简阅读到纸张阅读的转变,开始人们总会有些不适应,但阅读的内容精彩与否,与载体无关。”

(摘自年4月25日新华网)

陕西国家级教育教学调研员赵光务说;“无论电子版名著和纸质名著都是好书,是一部名著穿了两件不同的外衣而已,选择何种阅读方式,不该是一道单选题,二者其实可以并行。”(摘自年2月23日中新网)

(1)同年相比,我国国民报纸,期刊阅读条在年星现怎样的趋势?原因是什么?(2分)

下降趋势(1分);同报纸、期刊相比,电子读物具有速度快、渠道多、范围广的特点,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人数激增(1分)。(只要能答出“受到电子读物或数字化阅读方式影响”的意思,即可得1分)

(2)同学小明准备在iPad上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妈妈不同意,请你帮小明写一段话,说服妈妈,(要求:语言得体,不超过字。)(4分)

①运用作家或教育专家的话语,论述可以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1分);②从个人的自制力和鉴别力角度阐述(如:请相信我的自制力和鉴别力,读名著时不会运用iPad上网浏览其他内容,更不会受不良内容干扰)(1分);③从身体的角度阐述(如:我会注意用眼卫生,不会让眼睛疲劳)(1分);④语言得体(1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6~8题。(共6分)

临江仙·夜登小阁,亿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6.从全词看,作者此次在小阁逗留,大约是从一天之中的()开始,到()时分结束。(2分)夜里(或“黄昏”或“傍晚”);三更(或“半夜”或“夜阑”)。

7.请写出“此身虽在堪惊”一句中“惊”字所包含的具体情感,(2分)

历经劫波(或“战乱”或“苦难”或“灾难”或“磨难”;若将之具体化也可,如“贬谪之后又遭汴京陷落,颠沛流离”),居然还能保全性命的惊讶(或“感叹”或“长叹”或“庆幸”或“痛楚”)。

8.你同意“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码?请简要阐述理由。(2分)

1、同意。作者追昔抚今怅惘落寞,愁苦伤感,一想到千古兴亡事,被渔夫编成歌曲传唱(或“都成为渔唱樵歌”),愁苦便淡去许多,变得旷达。

2、不同意。把国家的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付于渔夫的歌唱之中,貌似旷达,实则表现内心寂寞和悲凉(或“消极和无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乾道七年,缙云陈由义,自闽入广省其父。过潮阳,见土人言:比岁惠州太守挈家从福州赴官,道出于此。此地多野象,数百为群。方秋成之际,乡民畏其蹂食禾稻,张设陷穽于田间,使不可犯。象不得食,甚忿怒,遂举群合围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惠之迓卒一二百人,相视无所施力。太守家人窘惧,至有惊死者。保伍悟象意,亟率众负稻谷,积于四旁。象望见犹不顾,俟所积满欲,始解围往食之,其祸乃脱。盖象以计取食,故攻其所必救,尨然异类,有智如此。然为潮之害,端不在鳄鱼下也。

译文:宋孝宗乾道七年,缙云人陈由义从福建到广东探望父亲。路过潮阳时,听当地人说:“近年惠州太守带领家属从福州去上任,经过这里。这里有很多野象,几百头一群。正当秋收的时候,村民们害怕它们践踏抢吃稻谷,便在田里设置陷阱,使它们无法侵犯。象吃不到稻谷,极其愤怒,就整群出动把惠州太守包围在中间,过了半天也不散去。惠州(迎接太守的)官衙卫兵一二百人,他们面面相觑,无从出力。太守的家属又窘又怕,甚至有人因此被吓死。保伍明白了象的用意,急忙率领众人背负稻谷堆积在四周。象看见了,仍旧不加理睬,

等到所积的稻谷满足其欲望,才解围前去食用,一场灾难总算解决。”原来,群象用计谋来获取食物,故意攻击人们必救的事情。庞然异类,竟有这样的智慧,但对潮州的祸害,确实是不在鳄鱼之下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空闲、悠闲、从容②大腿③吃④等、等待、等到

①意暇甚()

②屠自后断其股()

③乡民畏其蹂食禾稻()

④俟所积满欲()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分)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一狼径去”1分,“其一犬坐于前”1分。)

②象不得食,甚忿怒,遂举群合围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3分)

象吃不到稻谷,极其愤怒,就整群出动把惠州太守包围在中间,过了半天也不散去。

11.文中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请概述文中潮州象的“变诈”之计。(2分)以合围惠州太守全家的方法(1分),胁迫人类给它们提供足够多的粮食(1分)。

12.两文虽都写到“禽兽之变诈”,但主旨不同,请简要阐述。(2分)

文主要想表达“再狡猾的禽兽也斗不过人”(或“再狡猾的禽兽也不是人

类的对手”)这一思想(1分);文主要是表达潮州象祸害地方的程度丝毫不亚于鳄鱼,应引起重视(1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

人们为何不喜欢吃“苦”

苦是一种基本的味觉。有的人很能吃“苦”,而有的人则对“苦”很敏感。人们经常把对苦味敏感作为“娇气”的表现,这其实很不公平。人的舌头上有许多“苦味受体”。当一种分子与苦味受体结合,就会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解析出苦味。在自然界,许多苦味的物质往往是有毒有害的。人类演化出感知苦味的能力,也就具有了生存优势。

有一个著名的检测:把一种叫做PROP(丙硫氧嘧啶)制出的试纸给人们品尝,有1/4的人觉得苦得无法接受,有1/4的人却完全感觉不到苦,另外的一半人能尝到苦但能承受。苦得受不了的那些人被称为“超级味觉者”,而尝不出苦味的那些人则堪称“苦盲”。

这种差别,跟人体中感知PROP的基因有关——当PROP受体的等位基因是纯合的苦味受体,就会成为“超级味觉者”;是纯合的非苦味受体,就是“苦盲”;是杂合的,则具有普通的苦味感知能力。人类有很多苦味受体基因,上述检测中的“苦盲”也并非尝不到一切苦味。因为人类有25个不同的苦味受体基因,能识别多种苦味分子。感知PROP的只是其中之一。

很多健康的食物,比如西兰花、菜花等蔬菜,葡萄柚等水果,咖啡和茶等饮料,就含有不同的苦味物质。超级味觉者对其中的苦味太过敏感,就可能对这些食物更为排斥。有的孩子天生排斥这些蔬菜,很可能是超级味觉的基因在作怪。也就是说,具有超级味觉的人,更容易挑食。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可以精细判断哪些“苦味食物”对于健康是好还是坏。比如,咖啡因是苦的,但富含咖啡因的咖啡和茶,都是健康的饮料。基于迄今为止的科学数据,科学家们的共识是:每天不超过毫克的咖啡因,对于整体健康是有利的。

植物中有许多“次级代谢产物”,比如多酚、皂苷等,往往是苦或涩的。植物产生这些物质,是作为对抗病菌侵袭的防御。能够对付病菌,根本上说是“有害的”。但对于人类而言,也可以用它们来对付病菌、抵抗氧化损伤等。在合理的摄入量下,也就成了有利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 (《解放日报》5.18)

13.人们为什么能感知苦味?(2分)

人的舌头上有许多“苦味受体”(1分)当一种分子与苦味受体结合,就会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解析出苦味(1分)。

1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为什么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分)

基于迄今为止的科学数据,科学家们的共识是:每天不超过毫克的咖啡因,对于整体健康是有利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产生新的数据,得出新的结论(1分),加上“迄今为止”,表明该结论只是当前的研究成果(1分),体现语言的严谨准确。

15.以下文字,放在文中哪一段之后比较合题?请说明理由。(3分)

人类的不同味觉会互相影响,所以可以通过其他味觉体验来掩盖苦味的感知。咸味是常见的一种。在苦的食物中加一些盐,吃起来就不那么苦了。比如在海南,人们会将某些水果蘸盐吃。而有些人喝葡萄柚汁,也会加盐。

放在第④段后。理由:该段文字主要是想表达“人类的不同味觉会互相影响,可以通过其他的味觉体验来掩盖苦味的感知”这一发现及其早有的应用(海南人蘸着盐吃水果)(1分)。而第④段主要是说很多健康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苦味物质,并指出具有超级味觉的人,更容易挑食(1分)。放在第④段后正好说明人类在解决挑食问题上的发现和做法,意思连贯(1分)。(三点理由,每点1分)

16.有人把苦瓜称为“深藏不露的养生高手”,因为它富含奎宁精等元素,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对于养生,它“高”在何处?食用时需要注意什么?(3分)

苦瓜虽苦,但它产生的皂苷等物质能对抗防御病菌侵袭(1分);人们食用后,可提高自身对付病菌、抵抗氧化损伤的能力(1分);食用时应注意合理适量摄入(1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

猫鼠的故事

孙犁

1目前,我屋里的耗子多极了,白天,我在桌前坐着看书或写字,它们就在来下来回游动,好像并不怕人,有时,看样子我一踩脚就可以把它踩死,它却飞快跑走了。夜晚,我躺在床上,偶一开灯,就看见三五成群的耗子,在地板。墙根串游,有的甚至钻到我的火炉下面去取暖,我也无可奈何。

2有朋友劝我养一只猫。我说,不顶事。

3这个都市的描是不拿耗子的。这里的人们养猫,是为了玩,并不是为了叫它捉耗子,所以耗子方得如此猖獗。这里养猫,就像养花种草、玩字画古董一样,把猫的本能给玩得无影无踪了。

4我有一位邻居,也是老干部,他养着一只黄猫,据说品种花色都很讲究。每日三餐,非鱼即肉,有时还喂牛奶。三日一梳毛,五日一沐浴。每天抱在怀里抚摩着,亲吻着。夜晚,猫的窝里有铺的,有盖的,都是特制的小被被褥。

5这样养了十几年,猫也老了,偶而下地走走,有些满跚迟钝。它从来不知耗子为何物,更不用说有捕捉之志了。

6我还是选用了我们原始祖先发明的捕鼠工具:夹子。支的得法,每天可以打住一只或两只。

7我把死鼠理到花盆里去。朋友问我为什么不送给院里养猫的人家。我说:这里的猫,不只不捉耗子,而且不吃耗子。

8这是不久以前的经验教训。我打住了一只耗子,好心好意送给邻居,说:

9“叫你家的描吃了吧。”

10主人冷冷地说:

11“那上面有跳蚤,我们的猫怕传染。如果是吃了耗子药,都就更麻烦。”

12我只好提了回来,埋在地里。

13又过了不久,终于出现了以下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一定有人会认为是造谣的场面。

14有一家,在阳台上盛杂物的筐里,发见了一窝耗子,一群孩子呼叫着:“快去抱一只描来,快去抱一只猫来!”

15正赶上老干部抱着在阳台上散步,他然动了试一试的兴致,自报奋勇,把猫抱到了筐前,孩子们一齐呐喊:

16“猫来了,猫来捉耗子了!”

17老人把猫往筐里一放,猫跳出来。再放再跳,三放三跳,终于逃回家去了.

18孩子们大失所望,一齐喊:“废物猫,猫废物!”

19老人的脸红了。他跑到家里,又把猫抱回来,硬把它按进筐里,不松手。谁知道,猫没有去咬耗子,耗子却不客气,把老干部的手指咬伤,鲜血淋淋,只好先到卫生所,去进行包扎。

20群儿大笑不止。其实这无足奇怪,因为这只老猫,从来不认识耗子,它见了耗子实在有些害怕。

21十年动乱期间,我曾回到老家,住在侄子家里。那一年收成不好,耗子却很多,侄子从别人家要来一只尚未断奶的小猫,又舍不得喂它,小猫枯瘦如柴,走路都不稳当。有一天,我看见它从立柜下面,连续拖出两只比它的身体还长一段的大耗子,找了个背静地方全吃了。这就叫充分发挥了猫的本能。

22其实,这个大都市,猫是很多的。我住的是个大杂院,每天夜里,猫叫为灾。乡下的猫,是二八月到房顶上交尾,这里的猫,不分季节,冬夏常青。也不分场合,每天夜里,房上房下,窗前门后,互相追逐,互相呼叫,那声音悲惨凄厉,难听极了:有时像狼,有时像枭,有时像泼妇刁婆,有时像流氓混混儿。直至天明,还不停息。早起散步,还看见一院子是猫,发情求配不已。

23这样多的猫在院里,那样多的耗子在屋里,这也算是一种矛盾现象吧?

24城狐社鼠,自古并称。其实,狐之为害,远不及鼠。鼠形体小,而繁殖众,又密迩人事,投之则忌器,药之恐误伤,遂使此蕞尔细物,子孙繁衍,为害无止境。幼年在农村,闻父老言,捕田鼠缝闭其肛门,纵入家鼠洞内,可尽除家鼠。但做此种手术,易被咬伤手指,终于未曾实验。(选自孙犁《耕堂劫后十种远道集》年4月5日)

①密迄:接近。②蕞尔:形容小。

1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邻居家的猫,不仅不拿耗子,而且不吃耗子,甚至,足以说明猫的本能丧失:而侄子家的猫,能连续捉拿两只比它身体长一段的耗子吃掉,足见其。不识或害怕耗子(1分);充分发挥了本能(1分)。

18.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简要阐述。(3分)

点出这个都市养猫的目的及其带来的危害(本能丧失)(1分),既交代上文我拒绝养猫的原因(1分),又引出对都市猫本能丧失后的具体事件的叙述(1分)。

19.第②段为什么再次写到乡下的猫?(3分)

与都市猫形成对比:乡下猫定时定地(2、8月在房顶)交尾,而都市猫不分季节发情求配,且不分场合肆无忌惮地追逐呼叫(1分,答出“对比”即可)。突出都市猫本能丧失后行为的错乱及其危害(1分),表达作者对本能丧失后的都市猫的厌恶无奈之情(1分,答出“厌恶”即可)。

20.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老人把猫往筐里一放,猫跳出来。再放再跳,三放三跳,终于逃回家去了。

以连续短句描写重复动作,突出动作之间时间短,节奏快(1分),生动表现出猫变得“胆小怕鼠”,失去本能,荒唐可笑(1分),暗含对猫主人的讽刺之意(1分)。

21.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及补叙,用意何在?(5分)

1、议论凸显鼠“为害无止境”,是想让人们认识到灭鼠的迫切性(1分);

2、而补叙听说的“尽除家鼠”之法难以实施(1分),是想让人们意识到灭鼠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养猫(回归常识,呼应开头)(1分),但只有充分发挥猫的本能,才能避免鼠害的发生(1分)。启发人们应尊重事物固有的规律,按规律办事(1分)。

三、作文(共50分)

22.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俗语,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话题作文,也可以说是一篇小材料作文,提示中“体验或思考”,就是让你既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根据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引发你的独立思考:

不听老人言坚持自己的主见,吃亏;

不听老人言坚持自己的主见,没有吃亏;

还是仔细甄别后,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去听。

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理解与感受。

简单的立意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名言,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人生的现实哲理,人间冷暖展现酣畅淋漓,真若有所感悟,会让你少走许多弯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奶奶常常说的话只当是唠叨,后来生活、学习中遇到很多曲折才发现,奶奶的唠叨是一种人生智慧。

不听老人言,真的会吃亏在眼前吗?

你也可以引经据典,讲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思考,事实胜于雄辩,一定要有典型的素材来诠释自己观点。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流传许久,是长辈们经常教导我们的话,自古以来,这句话就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但这样做真的可取吗?

“只有听了大人的话,你才是好孩子”、“看别人家的孩子多听话!”现在,孩子被大人这样教育过,演变成“耳听目随,盲目服从长辈”。众所周知,盲目顺从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教育就是为了让人有思想,而“不听老人言”往往会抹杀掉这种思想。

盲目的听从老人的话,有时还会吃亏。有人说中国出了很多神童,但长大后很少有创造性。每次冒险、创新、尝试总会有一种声音响起:“不听老人言”,这些“经验主义”教导我们说这不行,那不行,最后慢慢泯灭了个性,沦如常人。

王安石书中的“伤仲永”的事例大家都耳熟能详。仲永就是盲目地被他的父亲拉去“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从而使仲永“泯然众人矣”!如果仲永能不听“老人言”,坚持自己,那么在中国文学史上也许诞生一位伟大的学者。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去“听老人言”,而要有选择性的听,有时候大人说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有自己的意识,即使听从“老人言”也不能盲目的引导。“老人言”不一定都是金口玉言,有的时候大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孩子教导,但那个时代的经验放在这个时代不一定管用,真正管用的还是自己的思想。所以在听从老人言的时候,不可以只是倾听,一定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呀,在倾听的过程之中,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年如果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中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而杀掉刘邦,就不会落得英雄末路、乌江自刎的下场。而中国的历史也将会改写,翻开另一个篇章。

其实历史上因为不敬老而遭受挫折的例子历史上也很多。

秦晋之战是一次重大战役,战前,秦穆公向秦国一个叫蹇叔的老人咨询。蹇叔说:“劳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恐怕不行。军队远征,士卒疲惫,敌国再有所防备,就很难取胜。我看还是不要去了。”穆公不听,出师东征。蹇叔哭着对主帅孟明说:“孟明啊,我看到军队出征,恐怕看不到班师回国了。“秦穆公非常生气,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我看你早该死了。”然而战争发展应验了蹇叔的话,晋军在肴击败了秦军。秦穆公后悔当初没听蹇叔的话,但也悔之晚矣。让我们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吃一堑长一智”,前车之鉴,老人之言,是一种财富,所以作为年轻的一代还是要“听听老人言”为好。

总之,一模作文,对春语的老生来说,难度适中,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事可议,选择记叙文、散文,回忆加插叙,加适当描写、抒情,讲述自己与老人的真情故事,靠文笔情感赢得高分。

选择议论性文体,可以旁征博引,正反论证,抒发自己的观点,以理服人同样精彩。

年镇江市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答案

更多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和高考资讯敬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aohubai.com/ptytx/ptytx/2278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葡萄柚_葡萄柚食品_葡萄柚营养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