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通史》第一版第一章
著名茶学家陈椽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年出版的《茶业通史》,该书在开篇第一章《茶的起源》中这样写道:“我国战国时代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就把口传的茶的起源记载下来。原文是这样说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也许陈老并未查阅《神农本草》原著,还把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的年代提前到了战国时代。由此,造成茶圈里几十年来的口口相传的都是错的说法。《神农本草经》成书最早不早于汉代是后人假托“神农”名义而写那么,究竟我们古代的医术、药书里,是怎么样记载茶的药效呢?笔者从《中华本草》等书中翻阅了不少关于茶的记载,基本上古人对茶的定义都是一个:性凉、或者性寒,提神止渴。并没有对不同工艺的茶类功效,再做细分。通常红色的食物,在中医中会被认为是性温、性热现在江湖上各种“老中医”、书、文章里,甚至茶艺师培训教材中,对不同茶类的功效的总结,不知道有什么靠谱的中医经典来“背书”?也不知道有没有经过实验写出过论文?至少有一点知道:这些说法,均没有经过严谨的临床实验验证过。绿颜色的食品看起来清凉,容易被认为性寒就算茶有各种疗效,在目前的各种茶类的小鼠实验中,要产生疗效的剂量是很大的,基本上都要高浓度茶汤灌喂、甚至直接吃茶叶——我们平时这种用10克、8克茶叶泡水喝,不是一个级别,低浓度茶汤喝的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大家日常喝茶,只要喝了后觉得身体舒服,那就是最适合您的那杯茶了。以下内容摘录自《中华本草》中关于茶叶的章节,还有关于茶叶在历代各本医书中的描述如下:苦;甘;凉
心;肺;胃;肝;脾;肾经
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主头痛;目昏;目赤;多睡善寐;感冒;心烦口渴;食积;口臭;痰喘;癫痫;小便不利;泻痢;喉肿;疮疡疖肠;水火烫伤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沸泡。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失眠者忌服。
1.《本草拾遗》:食之宜热,冷即聚痰。久食令人瘦,使不睡。
2.《纲目》:服威灵仙、土茯苓者忌饮茶。
1.《汤液本草》:茗,苦茶、腊茶是也。治阴证汤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茶苦,《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所以能清头目。杨士瀛: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
2.《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蠢,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为酪奴,亦贱之也。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3.《本草经疏》:茗,《本经》味甘,气微寒,无毒,藏器言苦,然亦有不苦者。太阴为清肃之脏,喜凉而恶热,热则生痰而津液竭,故作渴也;瘘疮者,大肠积热也;小便不利者,小肠热结也;甘寒入心、肺而除热,则津液生,痰热解,脏气既清,腑病不求其止而止矣,令人少睡者,盖心藏神,神昏则多睡,清心经之热,则神常自惺寂,故不寐也。下气消食者,苦能下泄,故气下火降,而兼涤除肠胃,则食自消矣。凡茶之种类极多,方宜大异,要皆以味甘不涩,气芬如兰,摘于夏前者为良。夫茶能涤肠胃一切垢腻,宁非木中清贵之品哉?昔人多以苦寒不利脾胃,及多食发黄消瘦之说,此皆语其粗恶苦涩,品类最下者言之耳。
4.《本经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故《本经》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之患,然过饮令人少寐,以其气清也。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兼香鼓、葱白、生姜,治时疫气发热头痛。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有,近世采石苔代充,误人殊甚。其余杂茶,皆苦寒伐胃,胃虚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呕逆洞泄,种种皆伤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伤肾气。酒后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饮之。令人声音不清,以其能郁遏火邪也。至于精气寒滑,触之易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点汤代之。
5.《随息居饮食谱》: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色红者,已经蒸庵,失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
6.《本草经集注》:(主)好眠。
7.《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
8.《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
9.《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
10.《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
11.《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
12.张洁古:清头目。
13.《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
14.《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
15.《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
16.《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
17.《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综上所述,茶是健康的饮品,主要还是在于其零热量的基础上,还很好喝。能够促使人少喝高糖分高热量的饮品,多喝茶从而给身体补充充足水分,而不是由于其具有什么药用价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